活动消息

新闻

首页 > 活动消息 > 新闻 > 正文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时间:2019-10-16  浏览:

李心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回答了事关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5年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始终用心体会和理解重要讲话中的精神,在不断认真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一批又一批反映新时代繁荣中国的优秀作品像雨后春笋般相继问世。

      今天,我们迎来文艺工作座谈会5周年,再次品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依然深受启发,灵感倍出。

      总书记的讲话,以如何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无愧于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等展开。作为一名音乐指挥,我就结合自己二度创作的工作领域,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一些关键句的理解和感受。

      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不禁让我想到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在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工匠精神”。有人常问我:“你们这行有捷径吗?”回答毋庸置疑:“没有。”绝大部分音乐家是没有童年的,当别家孩子正在尽情玩耍的时候,我们早已在父母的监督下每天数小时地面对着一串串的音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我们已经养成了严格对待每一个音符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在工作中更应如此,常年坚持“工匠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认真演奏每一个音符,把一场又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奉献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人民”是总书记无时无刻提到的最重要的两个字:“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舞台的文艺工作者,我对“人民”二字的理解就是“观众”,那么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最直接面对人民的。多年的舞台工作经历,让我和我的同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众,其中有非常热爱音乐的观众,也有一些对音乐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的观众。很多年以前,当我在音乐会进行中遇到一些在音乐会现场随意说话、随意走动并且肆无忌惮拍照的观众时,我会在舞台上转过身来对他们怒目而视,甚至暂停演出。近些年,随着不断的思想学习,我对待观众的态度也产生了由内而外的转变。交响乐、歌剧本身是舶来品,想要在近14亿人口的国家开展普及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观众对这门艺术还不够了解是非常正常的,他们中间不乏一些抱着好奇心、甚至可能是平生第一次走进音乐厅的观众。他们既然能够踏入音乐厅,其实就已经是对我们音乐家的尊重和支持了。这时我们音乐家应该做的是用我们真诚的演出去打动他们,用我们的热心和真心去引导他们。这样日积月累地逐渐熏陶,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我们的艺术世界,让我们的文化事业越来越繁荣。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是总书记讲的“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关键所在。我国的音乐创作,绝大多数是以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和歌剧的表现形式结合而成,其中不乏丰富的民族器乐与民族声乐的特色。我们在专业院校所学习到的创作手法与技术都是以西方交响乐创作手法为主。纵观中国音乐发展史,凡是能够流传下来,并能永远传承下去的经典交响乐、歌剧作品,都是作曲家把中国的音乐元素和汉语的语言韵律,科学地运用到作曲技术里,并合理地融入西方表现形式里,在东西方文化的高度融合和完美结合中显现出更高境界的超越。这样的音乐作品才能百听不厌,久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