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消息

新闻

首页 > 活动消息 > 新闻 > 正文

魏卫东: 努力让中国双簧管与世界接轨

时间:2023-09-05  浏览: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547

今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双簧管教授魏卫东受国际双簧协会(IDRS)之邀,赴泰国曼谷玛希隆大学出席年度会议并参演多场音乐会与学术活动。国际双簧协会于1971年创立于美国,其年会主题包含双簧管、巴松以及其各种同族乐器。每年的年度会议在全球不同城市举办,受邀嘉宾皆系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演奏家与教育家,是双簧乐器界的一大盛事。魏卫东此次受邀作为专家参加这一活动并在开幕式上演出协奏曲,可谓中国双簧管界的一大突破。魏卫东表示:“这次参会主要有两重目的,其一是通过自己的演奏尽力展示中国双簧管演奏家的水准;其二是学习、交流、切磋,把学界的前沿信息带回给学生们,我也尽绵薄之力努力让中国双簧管演奏与世界接轨。”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605_1

冷门曲目赢得热烈反响

开幕式上人声鼎沸,观众期待着这场精彩的演出。后台的魏卫东上场前却颇为紧张——作为音乐会上惟一的亚洲双簧管演奏家,又是在知名双簧管演奏家、悉尼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戴安娜·多尔蒂(Diana Doherty)之后接棒上场,这让他感觉“压力山大”。“上了台,所有紧张感都烟消云散了,那时心里只有音乐。”在魏卫东优美的双簧管声中,匈牙利作曲家希达士·菲格耶的《双簧管协奏曲》这支集唯美旋律与匈牙利民族风情于一体的作品悠扬奏响,观众沉醉在这部充满民族风情的作品中。演出完下台,安娜·多尔蒂也激动地对他表示祝贺。

魏卫东选取希达士这位听众乃至音乐工作者都不甚熟悉的20世纪匈牙利作曲家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希达士·菲格耶的许多作品是应匈牙利和国外的独奏家、乐团、指挥家和音乐组织的要求而创作的,这部协奏曲可以说是他音乐创作之路的第一部成熟作品。魏卫东介绍:“希达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坚信传统意义上的曲调与和声,并总是以一种容易理解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涵盖了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管弦乐、室内乐、独唱和合唱等所有类型。在世界范围内,他的作品尤其以木管和铜管室内乐以及管弦乐队作品而闻名。演奏这部作品也是力图演奏、推广更多有价值的双簧管文献。”

微信图片_20230905184357_2

对于作品的演绎,魏卫东表示:“作为一部充满民族风情的作品,这部作品很需要重视个性的表达。此外,这是一部20世纪创作的作品,在与乐团的配合上要十分注意复杂的节奏。”对于此类极具匈牙利风格的新民族乐派作品,魏卫东认为:“演奏时要注意‘过犹不及’的问题——以巴托克为代表的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是狂热的而不是粗野的,在演奏这部作品时尤其要注意把握这种分寸。”这并非是魏卫东第一次演奏这部作品,早在读书时他便演奏过。在杭州爱乐乐团今年6月17日的音乐会上,他在乐团的协奏下再一次完成了这部作品乐队版的中国首演。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605

瞭望国际双簧管学术前沿

这次受邀参加活动的专家众多,群星璀璨。包括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演奏家克里斯多弗·哈特曼、悉尼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戴安娜·多尔蒂、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巴松首席苏菲·德沃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多位中国双簧管演奏家受邀参会,包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魏卫东、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家林水晶、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李佳胤、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徐晓。巴松专业亦有中央音乐学院巴松教授李岚松参加。中国演奏家在音乐会上带来了异彩纷呈、不同风格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608

国际双簧管的前沿成果在这次盛会上多有展示。包括对多种演奏形式的探索,比如双簧管独奏专场音乐会、与各种不同乐器的重奏组合(包括民族乐器与电子音乐)等。此外,活动选址泰国,显然也重视体现在地性。前四川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新加坡双簧管演奏家西蒙·李演出了新加坡双簧管作品专场中的曲目。魏卫东表示:“中国原创的双簧管作品还是太少,呼吁作曲家都写起来!”此外,年会上还亮相了多种新乐器,“如今的很多双簧管渐渐能在不改变音色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音准。许多哨片的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进国际演奏家的视野。”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610

不仅是对新作品、新形式甚至新乐器的探索,对于经典作品,国际双簧管界也在努力做出学术更新。这次活动中的讲座针对所有双簧管演奏者必吹、所有交响乐团考试必考的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进行了正本清源。德国双簧管演奏家、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梅耶的老师伊格·格利斯基在专题讲座中谈到作品的版本:“老的骑熊士和 Boose&Hawkes 的版本在和声上与当时的时代语言有一些不符,我现在主要采用亨勒的版本。”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604

培养永久闪耀的恒星

魏卫东带领团队参加这次国际双簧管年会的初衷之一,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为青年演奏者和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可以与国外的大师、同行面对面地问道切磋,汲取养分,开阔眼界,同时创造登台比赛的机会,得到“实战”的锻炼,积累应对各种问题的经验。

事实上,近些年魏卫东一直围绕双簧管教学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封闭操练”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尝试突破固有的僵化模式,拓展双簧管教学的理念、途径,优化双簧管教学的方式与效果。“老师各有各的强项,教学中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想多学一些东西,得到更多的积累,开阔眼界,作为老师就要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大型艺术节、年会等活动客观上可以整合教学资源,集中提供这样的机会。今年8月中旬,在魏卫东的倡导与大力推动下,中国管乐学会双簧管专业委员会在昆明举办了2023第二届双簧管艺术节暨中学生夏令营,一定意义上也为双簧管的“教”与“学”搭建了高端平台。夏令营期间,学生可以自由报名,找不同的老师学习。“你的学生跟他学了,他的学生也在跟你学……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老师也以豁达、开放的胸怀有问必答,倾囊相授。夏令营还邀请了冈萨雷斯、刘明嘉、赛萨等国内外知名教授为学生讲授大师课,给予学生现场指导,与学生充分对话。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之间也随时随地展开互动,无界交流。对这样突破固有单一模式,开放而活跃的教学方式,学生们非常喜欢,感到大大开阔了眼界,受益良多。

微信图片_20230905173610_1

从艺术实践角度看,魏卫东认为艺术节之类的活动,另一个平台功能就是为参赛者提供技艺检视的舞台。某种意义上,管乐演奏与其他舞台表演门类一样,台下的教与学、指导与练习只是获取、积累了可以言说的显性知识和日常场景下的模拟感知,目的性、在场性并不明确。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性格相对含蓄、内敛,尤其需要通过一次次“实战”,登台比赛获得特定时空情境中瞬间的、个人化的演奏体验和表演心理经验。这样,久而久之,才可能累积、转化为可意会的技巧“窍门”、应对模式和舞台风格。因此,在魏卫东看来,参加国际双簧管大会、举办双簧管艺术节的首要目的就是加强交流与体验,“上台的东西就得台上学,下边讲一万句,不如上一次台。”

微信图片_20230905184356

从行业整体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交流还起到了普及双簧管艺术的作用,扩大了潜在从业人员的基数。但也不能回避业界仍然存在以比赛名次为惟一目标的倾向,这一点尤其需要反思。“我的学生在国外上学时入围了十分重要的索尼双簧管大赛,当时没有很多人惊讶。而当她考取刚刚改制的上海交响乐团副首席时,她受到了非常多外国演奏家的祝贺。”在欧美,考到一个工作甚至远重要于赢得比赛,魏卫东如今在培养学生时也会更重视对他们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国内不乏聪明、富有演艺才能的年轻双簧管学习者,但长期以来,外在功利价值导向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习者将参加比赛的目的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割裂开来,这时尤其需要老师的引导。”播撒热爱艺术的种子,悉心培育音乐幼苗。这也是以魏卫东为代表的专业人士举办各类艺术节、鼓励学生参加一系列国内外赛事活动的初衷,他们传播热爱艺术的理念,希望所发现的人才不是仅专注比赛名次、一闪即逝的流星,而是充满跃升内驱力、能够恒久闪耀的恒星。“相信如此势头下,中国双簧管演奏将会越来越快地与世界接轨。”魏卫东说。

《音乐周报》张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