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这个因《卧虎藏龙》《英雄》而被大家熟知的作曲家又一次 用音乐震动世界
最近,谭盾的最新歌剧《敦煌慈悲颂》(Buddha Passion)在闻名遐迩的德累斯顿音乐节上世界首演。聆听完由谭盾指挥,沈洋、朱慧玲、谭维维等艺术家及慕尼黑爱乐乐团的表演后,一千八百多名观众全场起立向来自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师们致敬,雷鸣般的鼓掌和欢呼长达十五分钟之久...
▼请欣赏 世界首发《敦煌 慈悲颂》▼
“我把对生命的理想放进了《敦煌 慈悲颂》里,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谭盾
“《敦煌 慈悲颂》像是一部可以听的电影,音乐的故事,如风暴般的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德累斯顿日报
为何谭盾和外媒如此看重这部新作?
橄榄独家专访带你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首演•德累斯顿
橄榄:很多音乐迷都说德累斯顿国际音乐节首演了您的《敦煌 慈悲颂》(Buddha Passion),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谭盾:演出前,我其实是准备了二套指挥服,就是怕他们扔鸡蛋和西红柿,怕西方人不懂敦煌,结果,当我指挥完最后一个音时,一千八百多名观众轰地一下起立,雷鸣般的鼓掌和欢呼,长达十五分钟之久....我在台上,一直看到台下观众,为我们讲的这个中国故事,感动流泪。
橄榄:德累斯顿是欧洲很美丽的一座文化名城,您的中国故事《敦煌 慈悲颂》,为什么会选在德累斯顿首演呢?
谭盾:首演后,德累斯顿市长邀请了世界各地前来观赏的VIP喝酒,酒会上德国电台记者也问了您这个同样的问题,结果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扬•斯拉格先生抢先回答了,他说:“德国是哲学家的故乡,历史上我们一直在出口哲学,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尼采...但这次我们想进口一回,《敦煌慈悲颂》乘着音乐的翅膀飞来德国,让我们在那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到东方智慧,这是为什么我一定要抢到它的世界首演在德国,我也希望它能尽早回到它的家乡中国....”。
合唱•凝聚力
橄榄:您的《敦煌 慈悲颂》的唱词应该是中文的吧?
谭盾:是中文和梵文。
橄榄:听说担任首演合唱的是德国吕贝克国际合唱学校的青年歌唱家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能唱好中文和梵文吗?
谭盾:对,担任独唱的是沈洋、谭维维、朱慧玲、王亢、郭森、巴根等六位中国艺术家,合唱是来自19个国家的青年歌唱家。我最开始也和你有一样的担心,那个忐忑啊!第一次去排练之前,就怕外国人合唱团员唱不准中文,再把我赶回来!当天从机场直奔排练的地方,一听,吓傻了。他们的发音之准确,吐字之清楚,哪里听得出是外国人唱的。我来放给你听一段:
橄榄:确实,真的让人想不到这居然是外国人唱的!
谭盾:休息的时候我跟他们聊天,问他们怎么能把中文唱得这么好?其中几个来自俄罗斯的青年歌唱家说:“我们听了《心经》之后泪流不止,感觉在它里面听到了俄罗斯的民歌,听到了普希金、柴可夫斯基!”还有几位来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歌唱家也说:“我对它(《心经》)从来都不了解,但它有一种无可言传的力量,能够让我们沉下心来把中文学好。”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敦煌 慈悲颂》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一个是东方和西方的凝聚力;另一个是包括中国大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全世界中国人的凝聚力。这种美丽是跨越种族、跨越年代的大美,在它面前,东、西方之间的距离就是零。
敦煌•乐谱
橄榄:这部作品您写了多久?
谭盾:五年。我曾十几次到敦煌采风。
橄榄:您在窖洞里住过吗?
谭盾:住过一晚。很干燥,那儿听得很远。
橄榄:敦煌这个地方给了您怎样的灵感?
谭盾:敦煌的石窟,建造时特别不容易,靠的都是几辈人的功夫。从爷爷辈到孙子辈,从凿洞到画壁画,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他们为什么要凿这个洞?因为他们有祈愿,想把他们心底里的慈悲、善良和信仰,保存在一个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让祖祖辈辈的子孙记住他们。想到这些我就很感动,觉得一定要把它们写下来!
橄榄:据我了解,敦煌的石窟中有很多乐谱,现在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您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接触过这些乐谱?
谭盾:是的,敦煌乐谱在历史学、音乐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些乐谱当年被王道士发现,便宜卖给了当地的考古学家,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博物馆、日本奈良博物馆都有大量的收藏,非常珍贵。我是很想要看一看它们,哪怕是可以闻一闻、摸一摸都好啊!于是就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追踪它们。有一天,大英博物馆,看到了来自唐代的全本《心经》,我闻到它的气味,想到曾经触摸过它的人,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橄榄:这些乐谱对您的创作有启发吗?
谭盾:我在拿着这些乐谱时,仿佛自然而然就能听到声音流淌出来,成了我作品中的一部分。
壁画•乐器
橄榄:您的《敦煌 慈悲颂》跟敦煌的壁画是否也有一定关联呢?
谭盾: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敦煌慈悲颂》想要表达的观念,就是“让千年古画溶解穿越至今天的舞台”。敦煌的每一幅画都是画中人的经历,承载着整个家族的信仰、慈悲和对未来的祈愿。我花了3年的时间去研究它们,最终我在几千幅壁画中,选定了6幅:< 菩提树下>、< 九色鹿>、< 千手千眼>、< 禅园>、< 心经>、< 涅槃>,每一幅画都代表着一种含义,用这种方式流成一条中华文化的河。
世界•巡演
橄榄:听说您把《敦煌 慈悲颂》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为什么自己会给予它这么高的评价?
谭盾:5年前去了敦煌,完全改变了我。过去我曾经“愤青”过,搞过很多前卫的实验音乐。现在我觉得自己应该要为未来留下点什么,就像先人们留下了敦煌,借敦煌与我们交谈。我则是用科技和音乐把古老的敦煌,以及现代的文明传承到未来。在遥远的未来,只要《敦煌 慈悲颂》响起,我就还在。生命是无限的,《敦煌 慈悲颂》反映了我活着的理想。
橄榄:能否跟大家讲一下《敦煌 慈悲颂》接下来的巡演计划?
谭盾:接下来在今年的10月6日,我会在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上指挥墨尔本交响乐团演奏;11月2日和3日会在香港举行亚洲首演;明年,我们还会有慕尼黑爱乐-德国易北爱乐-日本NHK交响-伦敦爱乐-新加坡交响-西班牙国交-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荷兰皇家音乐厅-柏林爱乐-欧亚艺术节-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等。具体可以关注我的个人网站(tandun.com)
▼点击视频,聆听谭盾的敦煌心路▼